同志们:
据国际机场协会(ACI)调查,每100万航空旅客运输量相当于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增加2500个就业岗位。去年天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610万元人次,增幅29%,被民航总局列为改革试点。今年,天河机场二期扩建即将完工,三期工程也随之启动,最终天河机场面积将达3万亩,拥有4股跑道,直接用于天河机场建设的投资规模达205亿元,加上相关物流、周边房产等配套设施,武汉航空城的经济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苗书记和李市长分别在前不久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抢抓天河机场建成为全国四大门户枢纽机场的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李市长在党代会和“两会”召开之时,两次亲自参加黄陂团讨论,明确指示要把9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建成武汉新的增长极,将黄陂打造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枢纽区。这对黄陂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为此,要突出四项工作重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临空经济对黄陂的战略意义
“航空城”的建设是黄陂由大区发展为强区的决胜之举。临空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依托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由直接服务及依托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性的相关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机场所在地是黄陂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黄陂弥足珍贵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黄陂从农业大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目标,我们必须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以芦笋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快“一主三化”建设步伐,强力打造“华中种都”等等,这些措施都是我们的着力点,但仅仅采取这些措施,全区农民收入很难在一定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黄陂强区之路的主战场、决战场和突破口只能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发展临空经济对于收入、就业、产出和税收等的贡献不言而喻。一是能有效提升黄陂,甚至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区域竞争力。既可降低物流成本,又可提供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还可产生高科技产业示范效应。二是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结构。不管是航空运输物流产业,还是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空制造业,都完全符合武汉市产业调整的要求。三是能改善和优化空间布局。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临空经济区将大量承接从中心城区转移而来的制造业企业、物流仓储业等,以及相应的大量的城市人口。总之,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发展黄陂,是推进黄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黄陂能否担当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区重任的前提。
二、突出重点,举全区之力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
虽然临空经济在理论上有清晰的定义,但在实践中临空经济不仅在空间上难以清晰界定,而且在内容上难以明确划分。为此,在发展临空经济的切入点上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一)举全区之力支持机场建设。机场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临空经济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因港(空港)而生、因场(机场)而兴,机场的大小以及机场的辐射范围决定了临空经济的影响范围,机场的客货运量直接影响临空经济的总量和增长速度,机场的发展规划、定位与临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全力支持机场建设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按照机场和区域内各级主体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必须举全区之力支持天河机场建设,积极加强与机场、航空企业等的沟通和联系。一是在机场二期扩建,以及即将启动的三期扩建工程中,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克服困难,优先保证机场扩建用地需求,切实加快腾地进程;二是要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章建筑,对顶风上的违建房要坚决予以拆除;三是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与机场和航空企业建立高层联络平台,促进信息的及时互动,促进区域内各级主体的协调发展;四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整治,确保为机场扩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汇报,争取定期讨论和决策武汉临空经济的有关事项。
(二)统筹推进“武汉航空城”建设。机场的管理模式是行业模式,由于地方政府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机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一般比较松散。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定位、用地性质和产业布局。特别是要进一步密切机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和联系,紧紧围绕机场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整合机场及周边地区的管理资源、土地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交通资源等,做好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如机场高速公路的走向、地铁站所的设置、府河收费站北移的影响等重大规划建设和发展问题,都要尽可能从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临空经济的发展涉及的利益主体多,体制问题复杂,需要协调的事情也比较多。全区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做好各方协调沟通工作。要把支持基地公司作为服务重点,力求引进更多的基地公司。要指派专人专班做好东航、南航武汉公司等公司的服务工作,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方面,要构筑更高的政策平台。按照产业集聚原则,要紧紧盯住与航空运输联系紧密的重大项目,为相关企业创造一个系统的激励制度,着力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产业链条,积极引进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产业、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加工制造业和有关服务业、以研发和管理为主的公司地区总部经济等产业。
(四)进一步完善临空经济功能区规划体系。关于临空经济功能区的发展问题,此前我们已进行了大量的规划研究,聘请四家单位完成了战略规划的研究,并于前几天邀请美国专家代表团商谈规划编制问题。下一步,要根据武汉经济总体发展定位,结合天河机场未来发展规划,抓紧编制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尽快完成产业规划的编制。在机场区之外,物流区、商务区、加工制造区等都要统筹考虑,特别是大通关基地建设要作为物流中心的核心来规划。
三、争取主动,天河街要在临空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天河机场不仅是黄陂的机场、武汉的机场,更是湖北的机场、华中的机场。同时,天河机场就在黄陂,就在天河。因此,天河街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发展临空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按完全城市化的要求加强街道建设。目前,天河街仍属农业大街,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作为机场所在地街道,天河的新农村建设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因为便捷的地面交通和商务设施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天河街的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必须立足于完全城市化的标准,其迁村腾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肯定要快于其他街镇,其城市化进程也肯定快于其他街镇。因此,天河的道路、还建房、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充分体现城市化特征。
(二)天河街党工委、办事处要对本辖区的“三个文明”建设负总责。按照属地原则,街党工委、办事处要对本辖区的厂矿、企业、农户,特别是机场及各航空企业有关情况要熟悉,不仅要认得“门”、认得“人”,还要善于结交朋友,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支持,使机场成为街道发展的第一优势。
(三)要全力搞好街道自身各项工作。要创新工作方式,在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等方面要积极探索,使地方发展符合机场发展的要求,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要按照以人为民、以民为生的要求,切实保护当地农民利益,在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方面探索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廉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大堤。
四、加强领导,形成支持临空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临空经济是黄陂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场扩建的机遇,以发展临空产业为依托,以吸引基地公司为重点,着力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一)加强领导,配置精兵强将。成立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国土规划局、天河街等相关地方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确保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别是要抽调有能力、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工作专班,是否为临时机构或常设机构再研究。
(二)尽快启动部分项目。万事开头难。尽快启动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难得、时机成熟,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要尽快实质操作,要协助市里搞好相关规划的招投标工作;建立高效科学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完善措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航空城建设,在搭建平台、引进项目、拆迁腾地、招标投标等方面力争今年全面突破。
总之,20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21世纪是空港经济时代。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克难奋进,努力打造服务武汉、服务华中、服务全国的临空产业中心,为把黄陂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枢纽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