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单位 |
黄陂区卫生健康局
|
| 发文字号 |
2025
|
| 发文日期 |
2025-09-29 15:35
|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索引号 |
010898141/2025-24370
|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辜迎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按照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中医药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部署要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抓手,在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保障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工作如下:
(一)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特色优势逐步显现
一是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标准化中医馆,配备中药饮片、针灸理疗等设备,实现基层中医服务“全覆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中医难”问题。区财政每年下拨中医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配置,2025年底,全区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能达到15%标准以上。二是中医医疗机构能力持续提升。区中医院作为区域中医龙头,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核心单位,开设儿科、脑病科等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针灸康复科等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24年荣获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三是“治未病”服务初显成效。区中医院牵头开展“冬病夏治”“中医体质辨识”等中医健康指导项目,2024年累计服务14.8万人次;联合养老机构推出“中医养生保健进社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艾灸、穴位按摩等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优势逐步被认可。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破解基层人才短板
一是多渠道引进培养专业人才。结合区人社局工作部署,2024年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医疗卫生专业人才54人,其中中医医生5人;选拔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7名,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区人社局开展线上职称评审,2024年完成卫生系列中、高级职称申报76人(正高级20人、副高级56人),对中医药人才评审标准适当倾斜;区中医院启动专业技术岗位竞聘,68名职工实现岗位晋升,薪酬待遇平均提升10%-15%。三是探索“传帮带”传承模式。依托区中医院建立3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邀请省级专家定期坐诊带教,培养基层中医骨干20余名。我区4名专家今年入选湖北省“时珍人才项目”,下一步将积极认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时珍人才在全区示范引领作用。引进长江学者、原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吕文亮教授并通过“师带徒”拜师大会,助力国粹薪火相传的形式推动我区中医药传承。四是积极破解基层人才短板。一是黄陂区作为区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承担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按照要求全覆盖进行多轮培训,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能提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二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区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中医药人才短缺问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区卫健局积极申请上级部门给与政策支持,加大我区基层临床医师参加“西医学习中医”项目培训。
(三)加强文化宣传,提升中医药社会认知
结合我区旅游优势资源,在旅游景点“木兰草药”开展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充盈,邀请广大居民参与体验,通过多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内容,进一步提高我区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组织全系统积极开展“冬病夏治”体验月活动,“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等,通过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文旅、黄陂融媒等多种方式宣传提高中医药文化知晓率。各医疗机构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中医健康讲座、中医义诊,中医进校园等活动,全区各街乡(场)结合区域特色,常态化开展传统养生保健活动,大力普及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印发中医知识宣传册,播放养生视频等,加大中医药知识传播力度,深入营造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
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我区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产业、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力争2025年建成“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助力经济发展。
感谢您对我区中医药工作的关注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