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单位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发文字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5-08-28 09:31
|
效力状态 |
有效
|
索引号 |
010898141/2025-22582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今年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黄陂区分局将移动源污染管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移动源精准治理新路径,通过“协同式治理+教科式培训+渐进式执法”三措并举,实现监管力度、执法精度和服务温度的三维协同提升,合力打好移动源污染管控“组合拳”,为移动源污染管控提供了“黄陂方案”。
协同式治理:“攥指成拳”强化监管力度
移动源污染管控涉及I/M站日常监管、重型车路检路查、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等多个环节,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实施“协同式”治理模式,强化部门协作,深化内部协同,构建形成了“监管联动、测管联动、教管联动”的治理局面。
在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I站)和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M站)日常监管方面,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8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I站)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严查伪造排放检验结果等违法行为,查处出具虚假报告案1起,移送不实报告线索1起,督促整改问题14个;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对15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M站)开展联合执法,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督促整改问题6个。
在重型车路检路查方面,建立了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紧盯重型车“三不两改一黑”等问题,每月在辖区重要交通卡口开展路检路查。同时,推进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深度融合,实施测管联动,既查车辆合规使用,又测尾气达标排放,累计检查重型车辆98辆,督促整改问题20个。
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方面,深入开展老旧非营运柴油货车和非道机械环境管理和淘汰更新补贴政策宣传,推动11台国一排放标准非道机械所有人确定提前淘汰意向。与区住更局、区资建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密切协同,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号牌管理和四环线禁行要求;推行“上门服务+常态化巡查”,完成37辆非道机械环保号牌登记,拧紧污染“阀门”。
教科式培训:“利剑锻造”提升执法精度
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大力实施“尖兵培养”计划,聚焦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移动源污染等领域,选取6名执法骨干领衔一个重点方向,通过系统培训,做到精准滴灌,不断把队伍锻造成能直击违法“痛点”的执法“利剑”。
为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组织执法骨干全面梳理检查内容、检查流程、检查要点与方法,编制形成了《重型车检查工作指引》《涉气行业检查工作指引》等8个工作指引。针对移动源监管执法,从实战经验中总结运用出一套重型车检查“十步法”,细化形成“23456”理论要点和“1020”实操要点,帮助执法人员练就“火眼金睛”。
为提升装备实操能力,组建了执法装备兴趣小组,每月开展装备实操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和案例分析,让执法人员熟练掌握OBD诊断仪、工业内窥镜等专业设备使用技巧。
在监测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将移动源检测能力拓展作为攻坚方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认真研究国家技术规范,邀请专家现场模拟教学,深入执法现场观摩实操,5名技术人员一次性通过柴油车尾气监测、OBD检查、林格曼黑度等多项资质评审,填补区级监测站在移动源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目前,分局整体监测能力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渐进式执法:“柔风护航”彰显服务温度
执法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今年来,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主动从传统的“监管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推行“精准普法+定制服务+柔性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变“被动整改”为“主动守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重型车、非道机械常见违法问题,梳理形成重型车9类常见违法违规情形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四要四不要”的“避坑指南”,印制《重点用车单位告知书》500余份,采用“点对点”送达与“面对面”解读的方式,引导用车大户和车主知法守法。今年以来,共开展“送法入企”150家次。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行业特点和环境风险等级为企业定制了多元“普法套餐”,采取召开企业恳谈会、组织集中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辐射安全”“环境应急”“畜禽养殖”等专场普法活动,强化指导服务,累计服务企业522家,助推企业环境管理能力“提档升级”。
针对重型车路检路查中发现的不同违法违规问题,创新实施采取 “首违不罚+限期整改”的方式分类处置,下达的20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告诫书》既划出环保红线,又架起整改桥梁。黄陂区生态环境分局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避免机械执法,预留纠错空间,通过现场普法、跟踪指导形成问题整改闭环,让企业在“有温度的监管”中树牢守法自觉。
下一步,黄陂区将持续优化移动源污染监管模式,不断打磨“协同链”、淬炼“金刚钻”、延伸“服务网”,为守好武汉“北大门”蓝天防线贡献更多黄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