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状态差?你可能正在经历“节后综合征”…4招帮你“满血复活”

2025-10-09 10:20
来源: 科普中国

当假期落下帷幕,您是否感觉身心仍停留在假期的节奏里?对于即将返校的学子,这种感觉可能尤为明显——清晨的闹钟显得格外急促,课堂上思绪难以聚焦,面对课本心生抗拒,或是心头萦绕着说不清的烦闷与怅惘。这不仅是学生的困扰,也是职场人士面临的挑战: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涣散、对工作产生莫名的抵触情绪。这或许是“节后综合征”发出的信号。

1、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等现象,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假期结束后的1-2周内,具体有哪些症状?

躯体症状:疲倦、失眠、昏昏欲睡、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

消化道症状:胃口欠佳、腹胀、腹泻、便秘等;

精神症状: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焦虑、空虚,容易发怒等。

2、四招助你平稳过渡,满血复活

第一招:循序渐进,重启生物钟

睡眠调整:睡前2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至微微出汗,助您放松入睡。

光照唤醒:早晨起床后,尽快接触15分钟自然阳光,能有效帮助调节紊乱的生物钟,提升白天的清醒度。

第二招:清淡饮食,为肠胃“减负”

假期的大鱼大肉容易加重肠胃负担。节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蔬果,保证充足饮水,减少高糖、高油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让身体内部环境恢复平衡。

第三招:科学运动,唤醒身体活力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能有效提升体能,驱散疲惫。

力量与柔韧训练: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和柔韧性练习(如瑜伽、拉伸),能更好地恢复体能,缓解肌肉紧张。注意运动前后要充分热身和拉伸。

第四招:积极心理调适,找回掌控感

接纳与认知:首先接纳自己的“不在状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自责。

目标分解:将返岗后的任务列成清单,从简单、易完成的事项入手,分步完成,逐步找回对工作和学习的掌控感。学生可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从简单的预习、整理笔记开始,安排适度的娱乐时间,避免从完全放松到严格管束的剧烈转变。

寻找情绪出口:主动与家人朋友倾诉,或通过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情绪积压。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负面情绪持续两周以上且无好转,甚至加重,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节后综合征不是意志力的缺陷,而是身心需要缓冲的正常信号。无论是重返课堂的学子还是回归职场的您,这都是生活节奏转换中的自然过程。当我们学会用规律的作息滋养身体,用均衡的饮食唤醒活力,用适当的运动释放压力,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我们就能更快地摆脱不适,重新投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工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