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单位 |
区文旅局
|
发文字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1-09-26 15:33
|
效力状态 |
有效
|
索引号 |
010898141/2021-57986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一、盘龙城遗址和张西塆遗址基本情况
(一)盘龙城遗址基本情况。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湖半岛,东南西三面环水,遗址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遗址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几部分,是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较大、出土遗存较为丰富的城邑遗址,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它是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的中心城市,反映了以夏商王朝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的发展。1988年1月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区启动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下简称遗址公园)。目前已完成了遗址核心区1.39平方公里和遗址博物馆区域的征地、拆迁及居民安置,修建了遗址博物馆、地下停车场、遗址公园外环路、遗址公园西入口广场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部分区域(遗址博物馆、遗址核心区)现已正式对外开放,累计投资24亿元。
(二)张西塆遗址基本情况。张西塆遗址位于我区祁家湾街建安村张西塆,2008年6月我区配合郑州至武汉高速铁路建设调查时被发现。2008年9月至11月湖北省考古所组队进行了局部抢救性发掘和全面调查勘探。经过调查勘探确定,张西塆遗址平面形状近圆形,南北长295米,东西宽335米,面积约98000平方米,考古队推测张西塆遗址可能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型城址聚落。2019年,张西塆遗址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清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四至:以遗址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二、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关于保护好盘龙城和张西塆两座古城遗址的建议。1.盘龙城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区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我区高度重视,按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积极作为,先后组织编制了《盘龙城遗址保护规划2006-2025》《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概念方案》《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指导、积极推进遗址公园的建设和保护。2.张西塆遗址根据《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黄陂区)为山体、水体保护区,我区现已安排文物管理机构负责该区域内所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了张西塆遗址保护管理档案,树立了保护标志牌,划定了张西塆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安排文物保护员负责安全巡查工作,全力做好该处安全管理工作。
(二)关于做好文物展示,建立古人生活场景展示图的建议。1.盘龙城遗址已建立了博物馆,出土文物已得到了良好的展示。盘龙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6.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39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2.55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2.61平方公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核心保护区内不得进行除保护展示工程和考古发掘之外的任何建设工程;一般保护区内不得进行除保护展示工程之外的任何建设活动;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内适建项目仅限于保护展示工程,禁止其他房屋建设活动;二类建设控制地带适建项目仅限于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服务设施。所以建议在盘龙城考古公园内建造古武昌城、古汉阳城和汉口堡的复原景观园,目前暂不能实施。2.张西塆遗址由于现代人口居住过于密集,仅在遗址北部、东部发现城垣和城壕遗迹现象,所以要确认张西塆遗址为城址,目前还需做大量考古工作。
(三)关于设立盘龙湖湿地公园的建议。该建议为进一步打造盘龙城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探索,我区将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加以借鉴推进。
(四)关于将盘龙城与张西塆古城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成“武汉之根主题公园”的建议。该建议对于展示武汉的发展历程,展现武汉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演化,揭示英雄的武汉人民不屈不挠精神和长期形成的独特的人-水文化,增强全市人民对武汉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区将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配合做好对张西塆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发掘,进一步弄清张西塆遗址文化内涵、分布情况、城址面貌及特征等,同时也积极推进盘龙城遗址的保护建设工作,为一下步建设武汉之根主题公园提供依据和支撑。
总之,我区将按照遗址保护的有关规划和规定,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力配合推进盘龙城和张西塆古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