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单位 |
黄陂区人民政府
|
发文字号 |
无
|
发文日期 |
2023-06-28 14:5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索引号 |
010898141/2023-2475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王华代表:
您提出的《以医共体为载体,推进中心卫生院提档升级、区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已收悉。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及部署,我区会同市卫健委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医共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市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引导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建立实施分级诊疗服务新机制,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市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
市卫健委牵头建立了医共体工作推进机制,将相关指标纳入对各区及医疗机构的绩效管理目标,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跟踪督办与落实。按照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以下沉优质资源为手段,以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多措并举,协调推进,积极开展远城区医共体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截至目前,全市远城区成立了11个医共体,牵头负责8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同时,通过统筹上下医疗机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发挥牵头医院信息化优势,逐步实现转诊患者就诊关键信息互通共享。目前已建立了武汉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召开了双向转诊工作推进部署会,明确转诊规则及流程,建立起病人有序流动的“高速公路”;拓展双向转诊平台功能,融合电子病历浏览器,逐步实现转诊患者电子病历互通共享;依托医共体建设,建立全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督促各级医共体建设单位及各区接入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诊断、远程心电等服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二、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关于逐步完善我区医疗机构体系建设的建议
在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区不断完善医疗机构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区人民医院与同济、协和等多家省部属三甲医院结成专科联盟,着力建设卒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儿童救治中心等“急救五大体系”,已建成有4个省级重点专科,26个市级重点专科。区中医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预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心建设完成挂牌,妇科、肛肠科完成市级重点专科复评,新申报的肺病科、儿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现场评审。2023年,区人民医院计划以综合内科、综合外科、老年科作为小综合全力保障中心院区的诊疗安全,将儿科细化为普通儿科、儿童重症科、新生儿科与儿童保健科,努力打造高端的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外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在神经康复、功能康复、运动康复上着力,打造康复科优势品牌。区中医医院争取在2023年创建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国家级验收。二是加快基层卫生院发展。提档升级基层卫生院,加紧推进横店中心卫生院、李集卫生院、长岭卫生院石门分院、六指卫生院及六指卫生院甘棠分院扩建项目建设。其中,黄陂区六指街道中心卫生院和横店街道中心卫生院纳入全市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等级提标工作建设单位,按照二级医院建设标准打造区域基层医疗分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目前长轩岭街道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申报“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百强特色科室”通过市级验收。因地制宜在横店、长岭石门、木兰乡等地建成具有黄陂特色的医养结合项目,创新“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三是均衡布局区域医疗资源。编制了《黄陂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概要》,计划有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盘龙城周边地区倾斜,加强北部地区基层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建设,提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辐射能力,加大区直医院下沉诊疗力度,更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目前,市一医院盘龙城院区、区妇幼保健院盘龙城分院项目预计年内可完工运行,其他如市六医院新建盘龙城分院、区中医医院新建区长江青年城分院、盘龙城卫生院整体搬迁、区血防医院新建盘龙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盘龙院区按二甲标准拓展医疗发展空间等项目正加紧推进中。
(二)关于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的建议
我区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工作,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完善引才、育才、用才体系,切实鼓励创新创造与技术提升,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行晋升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评审中给予特殊贡献加分。区人民医院坚持内联与外引相结合,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联通协作,另一方面,同北京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名院名科达成协议,积极寻求更多签约,以便专家教授来院坐诊,指导提升本院医疗技术。区中医医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引进省市知名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目前已与湖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成功接洽,消化内镜科学术带头人引进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计划招聘5-1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临床医药技人员,重点引进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选派15-20人次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人员师承教育工作;申报3个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和3个省、市级科研项目,争取在诊断、治疗、院内制剂等研究与标准化方面取得突破。
(三)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我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多种招聘形式补充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2020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公开招聘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21人。2021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公开招聘1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17人。2022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公开招聘1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20人。2023年计划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公开招聘20名工作人员。二是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以乡村医生为重点,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分批的策略,订单定向培养一批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乡村医生,目前已选送60名2021-2022年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到湖北中医药专科学校学习,提高了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教育层次和整体水平,也缓解了乡村医生短缺、年龄老化、结构不优等问题。三是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兼顾老中青村医利益,制发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陂区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生活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到龄离岗乡村医生给予生活补助,对在岗执业乡村医生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定额补助,将2022年1-9月养老保障生活补助全额拨付到乡村医生,有效解决乡村医生养老生活保障问题。
2.关于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2017年投入资金1094万元建设全民信息化建设(二期),另外每年单设1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2019年,我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率先在省市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乙等测评,并争取成为国家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的六个试点区之一。2023年,我区计划投入5000万元开展“黄陂区智慧医院建设”,将按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三级等保、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四级甲等、五级电子病历的建设要求),在黄陂区人民医院(一院三区)、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实施信息化智慧急救平台搭建及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区心电系统改造,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区人民医院陆续建设了医疗行为智能监管、院内感染、公共卫生等质量管理系统和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有效保障了职能部门对医疗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为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建设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在微信公众号提供预约、咨询和查询服务,在线下推进门诊分时预约就诊、诊间支付、无卡化就医等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各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基层开展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通过平板手机现场定位,拍照,上传,居民身份证号建档,完善相关信息及履约记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区家庭医生电子签约人数103617人。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继续推进。
感谢您对我区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区工作,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