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单位 |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
|
发文字号 |
陂政议提案〔2024〕45号
|
发文日期 |
2024-07-29 16:2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索引号 |
010898141/2024-2159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柴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国家物流双枢纽,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及部署,我区会同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依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有关精神,武汉市被列为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同时,《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培育发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列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三港五区”的总体布局,依托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协同鄂州花湖机场打造核心空港,依托武汉国际商贸城建设汉口北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
推进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推进我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黄陂区围绕“双枢纽”、融入“双循环”,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发改委组织黄陂区按照《国家物流枢纽编制要点》等文件要求,依托汉口北国家贸易城,开展申报方案编制工作,形成了《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并上报省发改委。今年,按照国家、省发改委关于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最新要求,我区会同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调研盘龙交投、汉口北集团、湖北交投多式联运、武铁物流公司、玉湖冷链物流(武汉)、汇海集团等企业运营情况,全区尤其汉口北片区用地、综合交通路网、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现状及规划,以及商贸流通现状(批发消费市场、跨境电商、口岸设施、外贸进出口等)、拟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等情况。结合调研情况,对照《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及建设方案编制要点,对《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修订优化。并配合市发改委积极向上衔接,确保高质量按时上报。4月18日,市委主要领导专程赴国家发改委沟通汇报我市今年申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为更好完成枢纽申建工作,我区已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时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力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4年国家建设名单。
二、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关于畅通联系,提升枢纽辐射能级的建议
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区盘龙交投牵头,汉口北集团等5家企业组建企业联盟共同开发建设,枢纽采用“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企业主导、龙头带动”的多元化综合开发建设模式,以新十公路为轴,形成东西2大片区,共同构成武汉商贸国家物流枢纽。当前,全区已初步建成“七纵十一横五射三环十八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推动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最大范围和最大深度的发挥交通枢纽对经济要素资源的聚集和辐射作用。积极加快推进天河机场扩容工程、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483.86万元,2024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0587.25万元。市交通运输局已将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配套机坪和道路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提升天河机场陆空联运枢纽及集疏运能力。汉口北片区已形成了完整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可提供东盟班列发运、跨境电商物流、海关查验等综合物流服务。该物流枢纽将依托武汉国际贸易城、滠口铁路物流基地、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天河国际机场、重点物流项目,构建“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干支配物流网。
(二)关于选准方向,促进临空经济发展的建议
我区依托独特区位、综合交通和成熟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枢纽经济,为建设“产业强区、空港新城”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双国家物流枢纽,我区正在积极建设一区、三集群。一区即15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三大物流集群为天河航空物流集群、武汉国际贸易城商贸服务物流集群、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冷链物流集群。
同时,积极优化综合口岸枢纽功能。加快推进武汉-鄂州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建设,市区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加快恢复和新开国际客运航线,持续优化出入境旅客通关流程,提供更高效便捷通关服务。天河机场已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和7×24小时常态化通关,具有进口水果、肉类等6类指定监管场地和口岸功能。支持武汉国际港开行近洋直航航线,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阳逻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行和运营整合。支持湖北港口集团建成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港口码头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海关集中查验中心,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提升国际贸易物流便利性。
(三)关于抓住机遇,打造商贸流通产业引擎的建议
一是大力打造商贸流通产业引擎。支持汉口北先后构建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卓贸通”等线上线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华纺链、“辣交所”等平台落户运营。4月12日在汉口北举办专精特新企业选品对接会,近40家“专精特新”企业参会,达成3个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平台资源优势,助力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汉口北综合物流园目前已入驻玉湖冷链交易中心、万纬物流园、省交投多式联运港、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综合物流仓储中心(雄新)、顺鲜(武汉)科技产业园等5个项目。玉湖冷链交易中心、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综合物流仓储中心、顺鲜(武汉)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万纬物流园已于2024年1月份完成竣工验收。二是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支持烽火技服、多比特等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出口和国际技术合作,培育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对承接互联网营销推广、管理咨询等离岸业务流程外包予以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扩大汉口北物流仓储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优化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和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支持众邦金融港、酒店群一期(大公馆)加快建设,完善科技金融、高端服务等功能要素。规划建设汉口北货运中心,拓展仓储物流发展空间,助力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统筹管杆线建设管理,推进管线入地工作,优化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加快打通西刘路,形成汉口北市场完整道路环线。
二是做强消费节点,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供应链管理和商贸流通产业招商,服务一批重点在建项目建成达效,推动一批在谈商贸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同时围绕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消费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着力打造核心消费商圈,培育夜间消费聚集区,打造消费地标,引领消费升级。发挥支持批零住餐业发展政策效应,挖掘黄陂老字号、文化美食等品牌消费,加快品牌消费向商贸服务型物流节点聚集。进一步培育壮大武汉商贸服务性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畅通联系,提升枢纽辐射能级,主动补齐区内双枢纽和全市五型枢纽直接的联系,加快塑造枢纽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通道网络体系,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航空物流和现代商贸流通发展高地。
三是做优开放平台,建设外贸物流枢纽。以口岸为媒,畅通对外贸易大通道,提高对外开放物流通道运行效率。以加快B保建设为聚集爆破点,支持引导区国有平台规划打造各类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全区主导九大产业链。做强市场采购和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采取“内贸+外贸”“前店+后厂”“线上+线下”“直播+选品”等创新举措,发动市场主体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在汉口北打造“湖北出口商品馆”,扩大出口商选品范围,拉动本地产品出口;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利用好“保税仓”“海外仓”。
四是做新电商业态,建设数字物流枢纽。加快商贸企业“上云、用数、赋能”,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拓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推进汉口北国家电商示范基地、攀升、京天等示范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推动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完善电商园区运营服务功能,加快电商产业规模聚集,增强服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能力,有效发挥支撑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效能。创新发展直播电商、生鲜电商,培育市县乡三级直播阵地,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感谢您对我区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为黄陂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出宝贵意见。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