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陂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通过科学护理,为脑梗患者铺就了一条从卧床到可以行走的康复之路。
68岁的王先生因脑梗导致左侧偏瘫,入院时连独立坐立都做不到。黄陂区人民医院康复团队没有放弃,为他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早期进行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中期强化平衡功能,后期开展步行训练,同时配合针灸电疗和高压氧治疗。
经过3个月的努力,王先生终于实现了拄杖行走,还能完成简单家务。“没想到我还能自己走路”,王先生的话语里满是感动与惊喜,也道出了众多卒中患者的心声。

关键的生命转折
很多人对脑卒中存在误解,觉得急性期熬过去,在家好好休息就能慢慢康复。可现实却残酷得多,约75%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脑卒中发病后的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患者肢体功能、语言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恢复速度最快。到康复科寻求帮助,遵医嘱,强训练,康复治疗依然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针对慢性期患者进行步态矫正、精细功能锻炼等,能有效降低跌倒风险,让患者生活更独立。
康复科具独特护理优势
多学科团队协作,打造全方位服务
康复科汇聚了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医生以及护理团队,形成了“评估-治疗-随访”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精准定制康复方案,满足多样需求
运动功能重建:采用辅助步态训练、镜像疗法等技术,刺激大脑运动皮层的重塑。同时,将传统针灸与现代作业疗法相结合,助力受损肢体功能的恢复。语言与认知康复:利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情景模拟对话等方式,帮助失语症患者重建语言功能,逐步恢复正确认知。心理与社会支持:超过40%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康复科通过数据化评估和趣味化训练,提升患者参与度,给予他们心理干预与支持。
家庭-社区-医院联动,保障康复延续性
康复科不仅重视院内治疗,还十分关注家庭康复指导。团队会为患者制定居家训练计划,并通过远程随访和与社区康复站合作,确保康复训练不间断。
康复护理中心的暖心瞬间
康复,不只是身体的治愈,更是心灵的慰藉和社会角色的重新回归。康复科护理团队从细微之处着手,将人文关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个性化贴心护理:为偏瘫患者精心设计防压疮体位摆放方案,为失语患者制作沟通画板,让他们的生活更舒适、交流更顺畅。家庭参与共渡难关:定期开展家属培训课,传授辅助转移、日常护理等技巧,减轻家属的照护压力。助力重返社会:通过模拟驾驶训练、职业能力评估等,帮助患者逐步回归工作和社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