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争分夺秒救治胸痛患者

2025-08-06 11:17
来源: 区人民医院

近日,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再次上演“生死时速”,通过“120救护车绕行急诊、绕行心内科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直达导管介入室(DSA)”的双绕行模式,成功救治一名危重急性胸痛患者。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科室胸痛中心建设的扎实成果,更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硬核实践,诠释了多环节高效协同的救治力量。

院前精准识别,危重信号紧急传递

8月3日16:33,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接到紧急求救——一名患者突发胸痛,且入院前因剧烈胸痛并发晕厥一次,心率低于40次/分,情况危急。120医护人员迅速抵达现场,立即完善首份心电图检查,并第一时间通过胸痛中心专用微信群,将心电图结果、患者晕厥史、心率极低等生命体征及初步评估信息,实时传输至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团队。

远程极速会诊,双绕行通道一键启动

胸痛中心杨浩主任在线迅速判读心电图,结合患者持续胸痛伴晕厥、心动过缓等症状,当即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EMI)”。此类患者病情进展迅猛,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心肌不可逆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杨浩主任立即通过远程电话与120随车医生一同线上线下,向患者家属详细沟通病情、治疗方案及手术风险,在获得家属同意后,当即指令启动“双绕行”绿色通道——不仅跳过急诊科常规流程,更直接绕行心内科CCU,直达导管介入室。与此同时,科室二线医师已提前抵达介入室,做好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最终确认准备,为后续手术流程“抢”出关键时间。

院内全链条待命,与死神赛跑“零延迟”

在患者转运途中,胸痛中心已高效联动导管室团队、心血管内科介入医生、护士、技师等全员就位:介入设备完成调试,造影剂、抢救药品等悉数备妥;考虑到患者心率极低、曾发生晕厥,团队提前备好临时起搏器相关器材,做好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案;急诊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同步进入应急状态,确保术中所需检验结果通过床旁快速检测(POCT)及时出具。

双绕行直达“战场”,生死抢救分秒必争

120救护车抵达医院后,未在急诊科、心内科CCU做任何停留,直接驶入导管介入室。从救护车到介入手术台,转运时间被压缩至极致——这“跳过”的不仅是两个科室的常规流程,更是与死神赛跑的“黄金窗口”。

患者进入介入室后,心电监护立即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随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介入团队当机立断,先迅速为患者实施临时起搏器置入术,保障心脏基本节律;随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完全闭塞——这正是导致患者胸痛、晕厥、心动过缓的“罪犯血管”。

团队紧接着为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精准植入1枚支架,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整个过程中,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 Time, D2B)仅38分钟,远低于90分钟的国际标准;从进入首次医疗接触到冠脉恢复血供,全程仅用62分钟,最大限度挽救了濒死的心肌。

双绕行显优势,胸痛中心建设见成效

本次救治是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双绕行”模式的典型实践。相较于传统流程,“绕行急诊+绕行CCU”的双优化,直接省去了挂号、缴费、排队、CCU过度观察等环节,为高危STEMI患者再压缩数十分钟关键时间——对于本例合并晕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重患者而言,这每一分钟都关乎心肌存活与生命安全。

这一案例再次印证:120院前急救的精准识别、胸痛中心的远程极速会诊、多科室的无缝联动,是高效救治的核心保障;而“双绕行”模式的成熟,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建设成果的有力证明。

在此也再次呼吁:如有胸痛,立即拨打120!第一时间启动专业救治链条,是为生命赢得希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