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彭双阶等;黄陂区委书记何建文,区长张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军,区政协主席熊定萍;武汉市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新民,总经理盛华等校地领导共同为华师盘龙城校区奠基。
从“蓝图”到“动工”
打造全国最美滨水大学校园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项目西临府河湿地,南接航城大道,北倚任凯湖畔,三面环湖,总投资86.06亿元,规划总用地3750亩,将建设教学楼、实验用房、科研用房、图书馆、宿舍等涉及师生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的配套设施,建成后可供2万多名学生及2000多名教研人员使用。预计2028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入园。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项目效果图
盘龙城新校区将与桂子山南湖校区形成“统一规划、错位布局、优势互补”的格局,进一步对接教育强国战略和湖北建设科教强省重要部署,聚焦“新师范、新交叉、新工科、大健康、普职衔接、国际联合”六大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绿色农药、脑科学、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学科,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增强对中部地区的教育科技辐射力支撑力。
“从意向洽谈到签约仅100天,签约后的3个月内我们聚焦新校区建设需求,统筹推进项目用地规划、审批协调等关键工作,为华师盘龙城校区顺利获取教育部批复创造有利条件,如今校区与配套同步开工,我们用‘黄陂效率’回应教育期盼。”黄陂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集中签约
校区配套同步启动 建设华师附属中小学
奠基仪式后,三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成为校地协同的“关键落子”:华中师范大学分别与黄陂区政府签订附属学校建设合作协议、与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武汉木兰生态发展集团与盛世长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共同参与校区建设。其中,华中师范大学与黄陂区将共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实现从学前到高中的全学段教育资源落地。预计附小、附中2028年正式投用。
在新校区奠基的基础之上,黄陂区通过“校区与配套同步推进”模式,华师附小、附中及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也同步进入建设阶段,致力构建“校城融合、宜居宜学”的一流环境。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项目效果图
“建设华师附属学校,我们不仅要保证建设质量,更要同步匹配华师的优质教育理念,让‘好学校’的配套从图纸落到实地。”武汉临空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在签约后表示,将组建专项团队,确保附属学校与校区建设“同频推进”,让师生未来“入学即享优教”。
华中师范大学新校区落子盘龙城,填补了黄陂区高等教育资源的空白。“未来,黄陂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育人体系,必将重塑区域教育的发展格局。”黄陂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
续写百年情缘
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园区
黄陂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已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区”,拥有七张“全国百强名片”。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新型城区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创新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迫切。1910年,黄陂人陈宣恺、陈时父子捐资筹办我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黄陂与华师结下百年情缘。

华师与攀升科技共建“鸿星未来技术实验室”
特别是今年,黄陂区与华中师范大学围绕技术攻关、研学实践、人才交流深度联动,成果显著:2月,华师与攀升科技共建的“鸿星未来技术实验室”揭牌,校地企三方协同创新迈出关键一步;6月,华中师范大学7名“博士天团”来黄陂挂职,打破校地人才壁垒,实现“共育共享”的良性互动。同一时间,华中师大前沿催化研究院拟落户盘龙城校区,为黄陂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园区再添硬核支撑。

华中师大前沿催化研究院拟落户盘龙城校区
“自去年10月28日签约以来,华中师范大学与黄陂区并肩作战,结下了‘校地一家亲’的深情厚谊。盘龙城校区承载着几代华师人的期盼,今天的奠基仪式标志着该项目从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华中师范大学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扎根黄陂、融入黄陂,以更高质量人才培养,更高起点科学研究,更高水平社会服务,助力黄陂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表示。
黄陂将以最优服务、最实举措,全力推动华师盘龙城校区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汇聚八方英才的 “强磁场”、校地融合发展的“新标杆”、引领区域创新的 “新高地”,让百年校地情在新时代绽放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