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陂,素有“无陂不成镇”的美誉,也是“泥塑之乡”“楚剧之乡”,木兰故里与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故里,辛亥文化与红色文化重镇。十余年来,黄陂区相继建成红色文化、辛亥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传承等国家、街村与民间各类博物馆,其中有六个场馆列为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这些场馆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普及知识,传授技能等方面彰显特色,成为凝聚人心、增强活力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平台,绽放了异彩。
国家非遗《木兰传说》传承人叶蔚璋2006年在木兰山风景区内创建非遗博物馆“花木兰展览馆”。2017年以来,他又先后在木兰花乡与木兰天池景区创办了“木兰文化博物馆”。该馆被列为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成为海内外游客必看的景点。专家称,叶蔚璋的藏品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是弘扬木兰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在木兰云雾山风景区内的泥人王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王启新于2010年建成了“黄陂泥塑民间工艺馆”。该馆也被列为“农民泥塑非遗传承工作室”社科普及基地。2013年,因泥人王村村民传承了先祖王煜、王胤父子的归元寺五百罗汉技艺,又见证了农民泥塑红色经典与新时代传奇,而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辛亥文化与红色文化重镇,黄陂陆续创办打造了社科普及基地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在辛亥革命文化村蔡官田,积淀下了浓浓的辛亥情结,每年正月十五玩龙灯时,当地都要舞“辛亥龙”,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演绎成独特的乡风民俗。2011年10月18日,为纪念辛亥百年,黄陂区委统战部、蔡家榨街道在蔡官田村开放“首义大总管”蔡济民故居,并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1月8日,李家集街农民彭云清在民宅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以黎元洪别名黎黄陂命名的民间博物馆——武汉黎黄陂文化博物馆。2014年纪念黎黄陂诞辰150周年期间,该馆还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展览,受众达30多万人。凤凰卫视、武汉电视台都到此录制黎黄陂专题节目。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蔡以忱烈士是从黄陂蔡家榨走出的大革命与秋收起义风云人物。市、区纪委与蔡家榨街道在蔡以忱启蒙之地蔡官田,根据荣膺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蔡以忱烈士首部传记作品《“铸剑”先驱蔡以忱》等图文史料建成了“蔡以忱陈列室”,于2017年11月30日揭牌。与在“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建成的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都被列为科普基地,成为武汉、黄冈、孝感等地机关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传播红色文化、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湖北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德元于2012年在盘龙城开发建成武汉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享誉中外的黄陂木兰乡大余湾民俗村、蔡官田村等相继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列入历史文化名村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