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际植物分类学杂志《Phytotaxa》上刊发文章表示,科研人员在武汉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物种——绯红金粟兰。
绯红金粟兰。赵鑫磊 提供
随着科研人员对野外考察工作的逐步深入,黄陂区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种,为武汉郊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例证。10月20日,记者了解到,描述和命名为绯红金粟兰的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Phytotaxa》上。
据了解,《Phytotaxa》是一本创刊于2009年的专业生物期刊,发文范围涵盖植物科学等领域。该刊已被国际权威数据库SCIE收录。该刊2021年影响因子为1.05。
绯红金粟兰。赵鑫磊 提供
在黄陂石门山发现新物种
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赵鑫磊老师与武汉植物爱好者、中医药工作者周重建在黄陂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在石门山一处海拔200米的林下坡地,生长有一种植株较高大、叶片边缘略微泛红的金粟兰属植物。这引起了赵鑫磊的兴趣,他随即取了少量的繁殖材料带回北京进行栽培。
经过6年的持续观察,并广泛对金粟兰属植物进行采样分析,赵鑫磊确定这种植物与丝穗金粟兰的亲缘关系相近。也就是说,它与丝穗金粟兰是“近亲”。
新物种是否濒危有待调查
药隔,是雄蕊上连接花药两个花粉囊的部分。一般来说,金粟兰属植物药隔会延长,仿佛一条条漂亮的小彩带。丝穗金粟兰的药隔颜色是白色的;黄陂新发现的这种植物,其药隔是红色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
左:丝穗金粟兰,右:绯红金粟兰。赵鑫磊 提供
研究人员查阅文献,核对标本,并在实验室中对这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做了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未曾被记录的金粟兰属植物新种。由于金粟兰属植物此前没有发现有红色的药隔,研究人员经过商议,根据它的药隔颜色,将它命名为:绯红金粟兰。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赵鑫磊再次与周重建前往石门山进行调查,发现这种植物只在最初发现的分布点有分布,没有发现其他的分布点,可见这种植物分布范围很小,其野外资源是否濒危还依赖于开展更广泛的调查。
“十三五”以来,黄陂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营造出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呈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今年3月份,《中国日报》海外版专题报道黄陂“蝴蝶谷”:琉璃蛱蝶、琉璃灰蝶、黄钩蛱蝶、宽边黄粉蝶、橙翅襟粉蝶等,粗略统计,在这条峡谷有50多种蝴蝶,被蝶友们称为“蝴蝶谷”。
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被发现在府河黄陂祁家湾段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之前公认的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南移”了近900公里。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从一个侧面展现当地环境治理成果。
近年来,黄陂区不断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黄陂区全面启动生态建设。治山理水、养山护水、显山露水,倾尽全力保护青山绿水。开展破损山体复绿、“绿满黄陂”、“以地养绿”等行动,山水“颜值”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