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黄陂区长轩岭街道十棵松村的卫生室里坐满了前来看诊的村民。“天冷了,来看病的人也多了。人很多的时候我就住在这里,守护好村民的健康。”今年40岁的村医陈勋一会儿配药,一会儿输液,忙得团团转。
陈勋为村民配药
十棵松村位于黄陂区北部长轩岭街,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多,不方便远距离就医。陈勋说,他每天接诊的病人在30人左右,平时邻村的村民也会过来就医,高峰时期人数能达到50人。除了接诊病人,他还负责村里162名慢性病人和11位残疾人的监测与随访。
“他基本全年无休,一般人真的坚持不下来。”十棵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才信说,扎根村医岗位的20年间,他还守着“一个党员帮三户”的承诺,帮扶了对口村民整整10年。
2003年,20岁的陈勋从武汉市黄陂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长轩岭街道羊角山村,成为一名村医。7年后,他被调任到人口更多的十棵松村继续担任村医。2012年,长轩岭街道南洲田村时任村支书首次提出了“一个党员帮三户”的工作方法,十棵松村也开始了探索。当时已有8年党龄的陈勋得知后,立马积极响应,让村里给他分配任务。
徐金翠一家是陈勋的对口帮扶户之一,从2013年结对帮扶至今。65岁的徐金翠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独自带着两个患有足内翻的孙子孙女,他们是陈勋日常随访监测的对象。每次上门,陈勋都会记录下他们病情的变化,提醒他们日常健康管理和用药事项。
陈勋为儿童治疗
“上个月孩子们接连发烧了,多亏有陈医生及时治疗,这么多年都是他在挂念、帮助着我们。”徐金翠说,她有时会在附近打零工,当自己没法接送在集镇上学的孙女时,陈勋还会帮着接送。多年的相处,她早已把陈勋当成了亲人。
陈勋为村民做检查
现如今,十棵松村卫生室的环境、硬件持续得到改善,陈勋为此感到开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继续在这里坚守下去。服务好村民是我从医20年来的初心,至今无悔。”陈勋说。
长轩岭街道有关负责人说,2023年以来,街道持续擦亮“一个党员帮三户”党建品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314名党员与942户农户结对,解决村民就业、生活等方面问题468件。
一个党员帮三户
据介绍,“一个党员帮三户”做法作为破解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载体,已在黄陂区全面推广,1.5万余名党员与4.5万余户群众结对帮扶,实行“周访、月述、季评、年奖”机制,在全区构建起党群同心、携手同行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