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2024-07-22 09:52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定期普查文物

摸清文物家底

更新文物地图

是文物实现全面保护、系统保护

整体保护的重要前提

黄陂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进行中

位于前川街鲁台山上的双凤亭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双凤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占地36平方米,亭高10米,三层檐,六角攒尖顶,青筒瓦面,琉璃宝顶,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

7月16日上午,黄陂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队一行来到双凤亭开展田野调查,通过人工+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核实文物相关信息。

“我们到达现场之后,会通过传统的测量手段和现在的新型技术手段,对整个文物点的尺寸以及坐标等所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文物点的现状进行摄影,包括航拍。”

刘圣佳是此次文物普查调查队的现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在多角度记录周边的地形地貌、全方位完成信息采集后,后续团队还需要系统整理信息,并完成此次普查的最后一个阶段——信息录入。

连日来,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区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以及普查专班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确保全面客观反映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

黄陂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积淀了商代盘龙文化、汉代木兰文化、宋代二程理学文化、近代红色革命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15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以及近现代史迹与代表性建筑。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

近段时间以来,按照省、市文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黄陂区认真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7-8月暑假期间,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青年志愿队也积极加入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武汉市黄陂区调查队,对已认定并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此次普查中,普查队伍还将积极寻找并调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并对这些新发现文物进行认定、登记,为当地后续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准备对剩余的65处文物点进行田野普查的复查工作,圆满完成区、局交给我们的文物普查任务,为黄陂加强文化强区、旅游强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文物普查调查队副队长刘勇介绍,目前,黄陂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田野调查阶段进度已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