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油菜成熟的时节,黄陂区21.6万亩油菜陆续迎来丰收,金色花海化作成片饱满的油菜籽,种植户们争分夺秒,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罗汉寺街伏南村的志同稻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600亩油菜基地里,饱满的油菜荚低垂枝头,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油菜被迅速卷入,自动完成脱粒,油菜果壳和秸秆被碾成碎片也随即还田,化作天然肥料滋养土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收割后的油菜籽则被运往合作社工厂,在阳光下均匀铺洒晾晒,等待榨取金黄菜油。
“本周内就能完成全部收割,预计亩产300斤,总产量超18万斤。”志同稻合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淑萍介绍,收割完成后,基地将种植隆两优987、浙优18等优质水稻品种,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在祁家湾街刘小丫家庭农场,成片的油菜长势旺盛,新型现代化收割机正忙碌作业。“我们全程都是用机械化来收割,效率非常高,一亩田10来分钟就可以收割完。”农场负责人刘翠娥介绍,在区农业局的指导下,农场今年选种了优质低芥酸油菜。这种春榨菜籽油因经历越冬生长、春季采收,其维生素E含量能达到一般夏收菜籽油的1.5倍。“今年种植油菜350亩,预计可收获十几万斤油菜籽。”
据悉,今年全区油菜种植面积达21.6万亩,总产量可达2.929万吨,较去年增产8%,预计将于5月中下旬全部收割完成。
近年来,黄陂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稻——稻——油”“油——稻”等轮作模式,让“冬闲田”变成“收益田”,同时与乡村旅游结合,形成“春赏花、夏收割”特色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