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由区关工委和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举办的“关心下一代水产养殖发展”专场活动在祁家湾街道顺利开展。区关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领导、专家及水产养殖“新农人”参加此次活动。
一行人首先调研了武汉中胤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是一家集农业(水产、水稻)“四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开发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市农科院水产所开展长期技术合作,采用“稻田综合种养”、“稻-虾轮养”、“虾-鳜轮养”等模式和在线监测、无人机投喂、养殖尾水处理等智能技术进行水产养殖。2024年在区农业部门的推动下,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签订第一期500亩“虾稻轮作”战略合作协议,为当地产业优化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正值龙虾季,小龙虾长势良好,每天起捕小龙虾3500斤左右,日销售收入5万元左右。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范红深建议:“龙虾季马上就要结束了,换养鳜鱼前要积极对接水产技术专家,加强指导。”
在武汉德瑶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胡国向大家介绍:合作社目前是黄陂规模最大的水产电商企业,也是黄陂区第一家进军电商市场的规模化水产企业。在祁家湾夏王村、车站村建设水产品加工、电商直播基地2个,着力开展绿色水产加工食品的研发与销售。现拥有加工车间5300平方米,冷库600立方米,专业电商直播工作室200平方米,注册商标2个,已入驻拼多多、抖音、阿里巴巴等多个电商平台。
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主任陈克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科技含量上再提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与科技院校站所的深度合作,在优质种苗培育上下功夫,掌握核心技术,做出品牌;在特色品种养殖上下功夫,发展有市场、价值高的水产品;在养殖方式上下功夫,实现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二是产业链条再优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把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要在联农带农上做文章,真正与合作社社员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大联农的指标权重,形成“联农多受益多、联农紧受益多、联农稳受益多”的导向。三是在融合发展上再突破。不能满足于只搞一个产业,“靠天吃饭”赚点辛苦钱。比如在渔业就有很多文章可做,发展渔家乐,把涉及鱼、水的元素加进来,开展垂钓、加工、研学、休闲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