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2022-03-21 11:02
来源: 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一、如何降低倒春寒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倒春寒是指一种反常天气,春天天气转暖后,由于寒流侵入气温下降,对于“靠天吃饭”的水产养殖业来说,倒春寒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由于气温的下降,阴雨天的持续,水体也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那么倒春寒时水产养殖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1、加强水质管理。春季遇到低温阴雨和忽冷忽热天气时应及时换新水,最好提前换水15~20公分水,以改善水质。水位保持在1.8~2米左右。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由于光照强度不大,水体藻类繁殖受影响,池底容易累积各种有害有毒物质,一旦水温突然升高,会造成大量有毒物从池底翻起来,引发鱼病,应该提早预防。

2、减少对鱼的拉网操作。低温时最好不要捕鱼,容易使鱼受到惊吓、剧烈游动,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水霉病、出血病等易发感染性鱼病。发现鱼群出现低温应激现象,应及时泼洒解毒应激灵,提高抗应激能力。 

3、注意调节投饵。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鱼的摄食能力。当池塘水温高于15℃时,可适当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可少量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0℃时不投喂;在降温前2-3天使用肥水宝+复合硅藻肽+超浓缩芽孢杆菌,培藻培菌,维持水质稳定。 

4、做好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防治工作。由于倒春寒时水温低,许多鱼苗或成鱼都会因损伤发生水霉病,死亡率大大增加。必须定期用精碘+速效水霉净进行预防。在晴天有太阳时,适当开动增氧机。切忌阴天开动增氧机或播撒药物。小瓜虫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水质较差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水温15~25℃,小瓜虫病比较容易发生。

5、加强巡塘。冷暖气流交替频繁时段要加强巡塘,观察鱼的吃食及生长情况,提前在饲料中添加肝胆酵素+维多宝+本草精华增强鱼的体质,保证鱼苗吃饱、吃好,以增强抗寒能力;池塘应常备高效增氧片,以备应急之用。 

二、早春低温期如何快速肥水

在养殖过程中低温是一个可怕的因素,低温的天气会让整个水产生长环境发生变化,低温环境中的渔类、藻类等都生长缓慢,因此就需要肥水,那么在春季低温期如何有效肥水呢?

(一)为什么春季低温期需要肥水

春季,水温比较低,阳光普遍不足,藻类普遍生长不好。另外,鱼虾等水生动物在低水温期生长速度缓慢,对水体的溶氧要求没有高温期那么高,所以不太重视水体的肥度。但实际上,在相对低温时段向水体补充营养成分还是很有必要的。

1、肥水可以培养水体中藻相和菌相,稳定pH值,提高池塘水体的正常溶氧,减轻苗种放入后的应激反应。

2、肥水能促进浮游动植物快速繁殖,通过它们能很好地折射光线,弱光的塘底更适合蟹苗喜欢隐藏的特性,为其提供了觅食和活动以及蜕壳的环境。

3、肥水可以修复池塘的生态环境,平衡因清塘、翻耕和过水所流失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降低苗种对生活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使其能迅速适应环境和吃料。

4、肥水可以净化水质,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水草的生根发芽和生长。同时也给藻类的多样性提供了增殖的能量,起到了防止青苔在无竞争条件下的快速生长。

5、肥水是奠定后期生态养殖成功的基础,施肥所提供的充足碳源和氮源使微生物能大量增殖,维持了池塘的良好生态环境,保证了后期的顺利成长。

(二)低温肥水的方法

1、春季低温时,尽量选择在5℃以上的晴天肥水。

2、选择使用肥水宝+复合硅藻肽+超浓缩芽孢杆菌,按正常施肥标准每7~10天使用1次,如养殖密度大,透明度大,可加大施用量。

3、对于氨氮和亚硝酸盐较高的水体,建议把氨氮和亚硝酸盐先调到合理范围内再肥水。

4、忌使用化学肥料肥水。化学肥料在低温期溶解度较差,营养成分释放过慢,微生物分解利用度不足,无法有效肥水,长时间无法被利用的有机物反而会变成水池的污染物。

5、若水体消毒剂、杀虫剂、清塘剂使用过量,引起藻类大量死亡,建议换水或使用解毒护水宝解毒后再肥水。

6、若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大量摄食藻类造成藻类不足,水体泛白,建议先杀虫后再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