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2022年11-12月水产养殖病害情况

2022-11-11 15:56
来源: 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进入11月,我区晴朗天气持续在线,最高气温直冲28℃,是立冬节气后我区少见的暖热,但自11日起我区将迅速转换至深秋,最高气温下降10℃以上,降温明显并伴有大风和小雨。深秋至冬季,气温下降,鱼类摄食减少,病害发生较少,但若遇寒潮,也易引起大范围应激,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一、病情预测

我区11~12月份需重点防范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等。

1、水霉病:病原为水霉。发病原因多因机械损伤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造成体表组织受伤,引起继发感染。主要症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感染寄生后,引起缺氧造成死亡。各养殖公司、户均需重点防控。

2、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低温季节因鱼体冻伤或捕捞造成鱼体受伤,继而细菌入侵导致发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主要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各养殖公司、户均需重点防控。

3、竖鳞病:病原为豚鼠气单胞菌、水型点状假单胞菌。主要危害对象为鲤、鲫、金鱼、草鱼、鲢等。发病时间为初冬至春季,气温在15℃以下,尤其在气温骤降时常暴发流行。主要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各养殖公司、户均需重点防控。

二、防控措施

1、科学投喂。根据水温及鱼类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近日气温大幅下降,要提前减食或停食,减少鱼体负荷。寒潮期间控制投喂,待气温回升后可适当投喂优质饲料,满足鱼类等越冬期间的能量需求。

2、清整池塘。池塘起捕干塘后,一是要及时进行加固、清淤,对整个池塘环境进行整治,二是要利用池塘空闲期进行有效暴晒,并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可用生石灰全塘泼洒,干塘75公斤/亩,带水150公斤/亩。

3、谨慎操作。上述几种常见病害多因外界损伤引起,因此要加强操作管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在拉网以后及时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全池泼洒,对鱼病进行预防。

4、越冬管理。对越冬的养殖品种,温室养殖要做好加温和调节水质工作;网箱养殖减少操作、防止擦伤;户外越冬池塘宜背风向阳,池底平坦,淤泥不宜过厚,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深在1.5米以上,并注意适时加注新水,加深水位。

5、治疗方法。赤皮病可选用双黄苦参散、山青五黄散、根莲解毒散、加减消黄散和青连白贯散等中草药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或磺胺嘧啶钠粉、磺胺甲嗯唑粉和恩诺沙星等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必须对症、对因使用。竖鳞病可选用青板黄柏散等中草药治疗;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拌饵投喂磺胺二甲嘧啶钠粉或氟苯尼考等。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菌药物。水霉病宜在患病早期及时处理,可选用聚维酮碘等含碘消毒剂浸浴,或用8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等),防止细菌寄发感染。

6、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防治疾病应特别注意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各养殖公司、户可关注“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通过“鱼病自助”功能,或“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进行远程病害诊治,各养殖品种疫病防控方法可参考进行。

7、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黄陂区农业农村局大楼1502室,电话61860251)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