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报

2024-03-13 15:23
来源: 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今年2月份以来,我区发生两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小麦遭受冻害,抗病抗逆能力降低,加上赤霉病菌源广泛,田间温度大、利于病菌侵染发生,综合分析,预计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发生。

一、预报依据

1、菌源:小麦赤霉病是我区小麦上常发性病害,各小麦种植地菌源普遍存在,利于赤霉病发生。

2、气候:据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中期有一次降水过程,旬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3、品种:我区现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表现不好,根据目前小麦生长发育进度,预计抽穗扬花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常年多为阴雨天气,利于病害流行。

二、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是我区夏粮上的重要病害,各农技部门和种植业主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积极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技术要点如下:

1、喷施时间:预防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的初期施第1次药,7天后再施一次,连续施药2~3次。最好选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5点前无露水时喷施。

2、药剂配方:亩用40%戊唑·咪鲜胺30毫升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75~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或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井冈·戊唑醇等药剂。

注意防治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大区流行性病害,具有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大等特点。在防治上应采取“带药查治、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点片挑治与全面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散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配方中的一种,另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克;

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毫升;

亩用25%三唑酮WP 40克;

亩用12.5%氟环唑SC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