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中晚稻上的重大害虫,前期受高温酷暑等因素影响,“两迁”害虫发生程度、为害程度与近年比较,总体相对较轻(稻飞虱平均百蔸虫量350头,较去年同期少43%)。由于中稻进入生长后期,食料绝佳,丛间荫蔽,基部小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生长发育;稻纵卷叶螟回迁峰提前出现,尽管近期气候炎热,大田稻纵产卵率、孵化率低、发育易受抑制,但由于局部田块发蛾基数大(局部少数田块亩蛾量1500头—2000头),仍存在局部重发风险。各级必须高度重视“两迁”害虫防控工作,业务部门要加强普查,分类指导广大业主、农户做好防治,具体防治意见如下。
一、晚稻以稻纵卷叶螟为监测和防治重点,兼治稻飞虱。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防治药剂: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等高效低风险化学药剂。遇雨防效不佳时须抢晴补治。
二、中稻以稻飞虱为监测和防治重点,兼治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和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醚菊酯等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
三、稻曲病。我区优质稻品种多,多数易感稻曲病,种植易感品种的农户业主应抓住时机预防。在水稻破口前7天—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申嗪霉素、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