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菌核病是我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为气候性病害。根据调查,综合气候、菌源、油菜品种、长势、历史资料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叶发病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茎发病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一、主要依据
1、菌源: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生较重,田间残留菌核广泛,3月上旬初见子囊盘,比常年略迟,田间菌核病子囊盘密度最高6个/平方米,平均1.2个/平方米,为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有利病害发生。
2、气象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播期(3月-4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5℃,降雨量偏少一成左右。春播期内冷暖变幅较大,有2次—3次较强冷空气活动,3月初有强降温和大风天气,3月下旬至4月初可能发生倒春寒和阶段性连阴雨天气。
3、作物因素:目前油菜即将进入花期,子囊盘进入萌发期,油菜花期与子囊盘萌发盛期相吻合,有利于菌核病侵染和病害发生。
4、品种:今年我区油菜主栽品种有大地199、中双18、中油589、天油杂283、中油杂39、中油杂9号,中双系列华油杂等,部分品种种植多年,品种抗性降低。
二、防治意见
我区油菜即将进入花期,油菜菌核病的防控也将进入关键时期,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户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油菜田间管理、综合防控,提高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保证油菜安全生产。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清理三沟,做到明水能排,渍水能滤,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小气候湿度,恶化病害生存环境。摘除植株中下部病、黄、枯叶,带出田外深埋或集中处理,减少病菌通过病叶搭附引起的再侵染,减轻病害发生。
2、药剂防治:在油菜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进行防治,应于雨前和雨后初晴时用药。药剂可选用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羟胺、腐霉利、咪鲜胺、异菌脲、菌核净、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以及盾壳霉或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配药时可向药液中添加具有增效作用的磷酸二氢钾、速效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