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武汉市气象台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8月全市月雨量80毫米~100毫米,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一成~二成,阶段性气象干旱可能发展;月平均气温29.3℃~29.8℃,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左右。8月份水温高,投喂量大,残饵、粪便易累积,使得水质偏肥,各类水产病害高发,养殖管理难度较大,各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一、病情预测
我区8月水产养殖常见病害主要有:细胞肿大病毒病、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鱼神经坏死病毒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等。
(一)常见病害
1.细胞肿大病毒病。病原为虹彩病毒科细胞肿大病毒属的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是其代表种。主要危害对象为鳜鱼、大口黑鲈、乌鳢等。病毒潜伏期长,水温25℃~34℃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温度为28℃~30℃。气候突变和气温升高、水环境恶化,是诱发此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因素。该病死亡率高,对养殖业危害大。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通过水体(经体表感染),通过带病毒的饵料鱼(经口感染),垂直传播。主要病症:病鱼嘴张大,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鱼体变黑,有时有抽筋样颤动;头部充血,口四周和眼出血;脾脏肿大、糜烂和充血,呈紫黑色;肾脏肿大、充血和溃烂;肝脏肿大,有缺血状、土黄色或有淤血点等症状;常见有腹水,肠内有时充满黄色黏稠物,胆囊肿大;鳃贫血,发白,伴有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出现出血、腐烂等现象。脾脏和肾脏病变特征明显均一性较好,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我区鳜鱼、鲈鱼养殖主体需重点防控。
2.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病原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病毒,包括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鳜蛙虹彩病毒(MRV)(一般认为是LMBV的变异株)。主要危害对象为鳜鱼、大口黑鲈等。一般在水温为25℃~32℃的夏季暴发,主要感染成鱼,通过水平途径进行传播,包括接触病原和食用带毒饵料,另外引发该病的病原蛙虹彩病毒可以在两栖类和禽类存活,水陆传播该病亦有可能。感染LMBV的大口黑鲈一般浮于水面,大多没有肉眼可见的典型症状,剖检可见鱼鳔膨大,布满红色气腺,有时鱼鳔中有黄色或褐色蜡样分泌物,濒死鱼剖检,观察到肝脏局部苍白,脾脏鲜红色,肠系膜和靠近盲肠部位的脂肪有充血现象,有急性腹膜炎。感染MRV的鳜鱼体表症状不明显或者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部分鱼体有腹水,肠内充满黄色黏稠物。我区鳜鱼、鲈鱼养殖主体需重点防控。
3.鱼神经坏死病毒病。病原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主要危害对象为鳜鱼、大口黑鲈、乌鳢等。主要发生在苗种阶段,主要流行于4月到9月水温相对高的季节。一般孵出后一周至三周开始发病,成鱼可带毒,但不发病。能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100%。病鱼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游泳不协调、螺旋状游泳或急促游泳等神经性疾病症状,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神经组织细胞出现典型的空泡化。我区鳜鱼、鲈鱼养殖主体需重点防控。
4.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鳜、大口黑鲈、黄鳝等多种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该病病程较急、死亡率高,历年来给我区渔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5.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大口黑鲈等,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死亡率较高,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6.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黄鳝等,水温20℃以上发生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7.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起的疾病。发病水温20℃~28℃。主要症状是病鱼头部和嘴周围呈微白色,分泌很多黏液,通常鱼苗放养10天后患病,成群沿池塘边狂游,俗称“跑马病”,是对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区各养鱼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养殖密集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气尤其容易引起暴发,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二)部分重点养殖品种易发病害
1.鳊。8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
2.大口黑鲈。8月易发疾病有蛙虹彩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等病毒病;诺卡氏菌病、细菌性肠炎病、柱状黄杆菌病等细菌病;锚头鳋病等寄生虫病。
3.鲫。8月易发疾病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黏孢子虫病等。
4.乌鳢。8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等。
5.黄鳝。8月易发疾病有黄鳝弹状病毒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
6.泥鳅。7月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等。
7.牛蛙。7月易发疾病有蛙脑膜炎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等。
二、防控措施
1.病毒性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需重点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同时重视苗种产地检疫,在采购鳜鱼、大口黑鲈苗种时,请勿购买疫区的苗种。
2.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3.寄生虫病的防治。车轮虫多发生在养殖水体有机质丰富,底质恶化的池塘,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可减少车轮虫病的发生。治疗车轮虫病,可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推荐剂量为0.7mg/L。一些名特优品种(如鳜鱼)以及鱼苗、鱼种对硫酸铜敏感,使用时需谨慎。中草药可拌饲投喂雷丸槟榔散,每kg鱼体重每次0.3g~0.5g,连用5次~7次。
4.养殖生产管理。重视防溺水工作,养殖场区严禁下水嬉戏。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防范短时强对流天气,疏浚进排水沟渠,加固堤坝,增加抗灾能力。池塘适当注入新水,增加水深,降低水温。控制饲料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粪便,采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底质,保持养殖环境良好。
5.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相关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防治疾病应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6.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黄陂区农业农村局大楼1317室,电话61860286)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