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武汉市气象台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10月全市月雨量50毫米~60毫米,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成~3成;月平均气温18.5℃~19.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左右。10月份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冷空气势力有所加强,气温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气温变化幅度大,养殖品种开始进入全年最后的快速生长阶段。10月份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气温波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管理不慎仍易发多种病害,各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一、病情预测
我区10月水产养殖常见病害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草鱼出血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等。
(一)常见病害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鳜、大口黑鲈、黄鳝等多种鱼类,水温在9℃~36℃均流行,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该病病程较急、死亡率高,历年来给我区渔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大口黑鲈等,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死亡率较高,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3.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黄鳝等,水温20℃以上发生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4.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主要症状:体表、肌肉、内脏充血、出血。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我区草鱼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5.小瓜虫病。病原为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危害严重,治疗困难,近期各地反应小瓜虫病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坏死。寄生于鳃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病鱼鳃呈暗红色。患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泳迟钝,游于水面,严重时大量死亡。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观赏鱼均可受其寄生,亦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及鱼种。小瓜虫病主要与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有机物过多、水生动物营养条件差等有关特别是对斑点叉尾鮰、蒙古红鲌、黑尾近红鲌、金鱼、锦鲤、麦鲮等养殖品种的苗种危害更为严重。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寄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特别是在密养条件下更易患此病。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6.指环虫病。病原为指环虫,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鲢、鳙、鲤、鲫、鳊、鳜、鲈等。主要症状:极度不安,呼吸困难,鳃丝肿胀,黏液多,贫血,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水温20℃~25℃是指环虫的繁殖适温。各养殖主体均需重点防控。
(二)部分重点养殖品种易发病害
1.鳊。10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
2.大口黑鲈。10月易发疾病有鲈弹状病毒病、柱状黄杆菌病、诺卡氏菌病、纤毛虫类疾病等。
3.鲫。10月易发疾病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黏孢子虫病等。
4.乌鳢。10月易发疾病有弹状病毒病、诺卡氏菌病、锚头鳋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等。
5.黄鳝。10月易发疾病有黄鳝弹状病毒病、水霉病等。
6.泥鳅。10月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等。
7.牛蛙。10月易发疾病有蛙脑膜炎败血症、红腿病等。
二、防控措施
1.病毒性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需重点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同时重视苗种产地检疫,在采购鳜鱼、大口黑鲈苗种时,请勿购买疫区的苗种。
2.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3.寄生虫病的防治。小瓜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幼虫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对硫酸铜等药物敏感,可在夜间用药,杀灭幼虫。治疗期间,所用工具需做好消毒,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指环虫病养殖前期做好预防,鱼塘放养前,宜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做好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可用精制敌百虫粉水溶液药浴,杀死或驱除鱼种上寄生的指环虫。治疗时可全池泼洒精制敌百虫粉水溶液,或甲苯咪唑溶液。内服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拌饵投喂,连用5天~7天。鳜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鲶等禁用敌百虫。
4.养殖捕捞管理。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确保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充足并减少残饵。根据市场价格,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养殖动物,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促进存塘动物生长。转塘、并塘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养殖动物在拉网、分拣、运输等过程中受到机械性损伤,拉网后及时消毒,预防继发性感染。
5.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相关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防治疾病应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6.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黄陂区农业农村局大楼1317室,电话61860286)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
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