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禁捕“智”守滠水、长江

2021-04-13 10:32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记者在我区的滠水河畔看到,青草与干净的河水交相辉映,地面上的巡逻队员,天空中盘旋着的科技“大鸟”,共同守护着长江通江支流的生态环境。

在滠水河前川段的河堤上,禁渔巡查网格员和渔政、公安、海事的工作人员正沿着河岸巡查,每到一处钓鱼聚集点,他们都会操控盘旋在空中的无人机进行拍照、录像。

岸边更是设有360度红外高清摄像头,即使在深夜也能24小时抓拍非法捕捞行为,实现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监管。

区禁捕办工作人员付志伟:人员少、战线长,违法捕捞人员反侦察能力强,和巡查队伍打时间差,一般是凌晨开始(非法)捕捞行为,晚上三四点结束,给执法巡查工作带来难度。

据禁捕办工作人员介绍,黄陂区辖区内有长江干流15.45公里,通江支流滠水河142.14公里,府河16.8公里,共涉及13个街道乡,禁渔工作开展难度极大。自长江干流及通江支流全面禁捕工作开展以来,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巡逻无人机,设立24小时监控探头和监控高塔,目前仅滠口街就有28个点位设有56个摄像头。

区禁捕办工作人员付志伟:坚持“技防+机防+人防”开展巡逻,武湖街投资110万建立两座高清高塔监控,滠口街建立56个摄像头,对辖区水域通过天地一体化系统,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的苗头。

同时,在人防方面,我区已经建立禁渔网格化管理制度,各街乡结合具体问题,完善管理工作,实行分段、分区、分人、分目标的巡查监管模式。

村支书为第一负责人,村民出现违法捕捞行为,第一时间制止并上报,知情不报将严格问责。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良好的禁渔社会氛围,有“强大”的科技护航,更有“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追踪,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我们有理由相信,禁渔令会做到“令行禁止、落地见效”,我们的母亲河将会越来越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撰稿人:童可迪 责编: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