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建房多纠纷 心病四年终得解
卫平调解工作室
【案情简介】
2017年10月18日,张某甲、张某乙兄弟二人协商,将在XX街XX路XX超市对面的原有的住房进行拆除重建,当时虽有约定,但后来并没有按约定履行,双方因建房问题产生矛盾纠纷,一直没有解决。2021年10月20日,双方就此事协商后,一起申请工作室调解。
【调解过程】
收到当事人双方申请后,调解员耐心倾听了双方自述,了解到房子于四年之前就开始建,当时双方签署了建房协议,因协议内容双方产生争议,建房一事也暂停了。根据双方商定一楼是双方共有,二楼、三楼各占一层,争议焦点就在四楼。建房之前不确定四楼的层高,张某乙就说只要一个角落放杂物。最后四楼高度达到了1.8米,张某乙某就认为自己吃了亏,要求作废之前的协议。张某甲认为做房子的手续都是自己花费精力跑的,不同意张某甲的意见。最后房屋连大门都没安装,就一直搁置,矛盾也随之越积越深。
张某甲已经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直以来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解决这个问题,不希望延续到下一代。经过调解员耐心劝解,兄弟希望两家完全隔开,互不干扰,通过公证的方式签署协议。调解室工作人员解释:由于自建房屋没有办理房产证,无法到公证处进行公证,但是经协商一致签署的人民调解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有一定约束力。在双方都了解了调解的意义后,一致同意走调解途径解决问题。
调解的难点在于,建房之初是两家合为一家进行设计的,现在要按照各自占比来进行分割,工程量和成本就随之加大,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张某乙提出,隔墙之后,一些设施就随之需要重新调整,所以希望得到一定的补偿。经过建房的师傅计算,重新调整所需费用工钱扣除原材料及人工,差价在XX元左右,张某甲愿意出XX元进行补偿,另外新修厕所人工费用XX元,由兄弟俩人共同承担。
至此,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兄弟俩人建了四年的房屋终于建好了,积累了四年的怨怼也随之烟消云散。
【调解结果】
一、 将新建的小四层楼房每层都按3.6米和3.3米的比例从中隔开,3.6米的部分给张某甲,3.3米的部分给张某乙。前期建房总费用按此比例二人分摊,现隔墙的费用甲乙双方共同承担。
二、张某甲一次性补偿张某乙人民币XX整。其中包含窗户费用差价XX元和厕所人工费XX元。
三、本协议系甲、乙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自甲、乙双方签名后即生效。甲、乙双方均认可、清楚本协议条款内容与法律后果。本协议不存在欺诈、重大误解之情形,双方保证不得就此协议予以反悔。
四、双方当事人自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不再就此事发生争议,若一方违反,另一方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本调解协议经甲、乙双方当事人签字之日,即告本调解协议生效。该调解案已全部终结。
【案例点评】
本案中,亲兄弟因建房产生矛盾,四年间各种摩擦不断,严重影响了兄弟间的感情。只要有一个能为矛盾双方主持公道的平台和中间人,各种纠纷也就迎刃而解。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是很好的平台,人民调解员就是公平公正的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