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争议惹纠纷 调解再续兄弟情
陈代官调解工作室
【案情简介】
胡某,武湖街某社区居民,今年有85岁,两个儿子分别为长子王某甲,次子王某乙。多年来,胡某同次子王某乙共同居住生活,直到2017年10月因次子住房拆迁还建,安置房尚未确定,胡某便将当时存款均分给两子,开始与长子王某甲共同居住生活。2021年9月,胡某在长子王某甲家中过世,王某甲夫妇操办了母亲胡某的后事。事后,次子王某乙与长子王某甲因胡某遗产产生纠纷,二人争执中大打出手,被众多街坊邻居劝开,在情绪激动之下,双方撂下狠话,矛盾陷入不可调和状态,于是申请调解。
【调解经过】
调解员在得知此事后,当天即对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在走访了所在的社区及街坊邻居后了解到:弟弟王某乙责怪哥哥王某甲没有照顾好母亲,王某乙房屋拆迁之前,一直尽心尽力照顾胡某,老人身体状况一直不错。胡某到长子王某甲家后人就没了,一时心里难以接受,并且胡某四年间的存款及丧葬费应减去开支后平分;哥哥王某甲指责王某乙在母亲临终前未分担赡养责任,并罗列出尽心尽力照顾老人且众所周知的事实,坚持谁养老送终谁得遗产的观念,一直不愿意再将老人遗产进行分割。
在倾听双方当事人概述纠纷过程中,调解员明确了双方均对胡某生前履行过赡养义务,现阶段矛盾焦点是胡某过世后的遗产分割。调解员整理思路后,当即开始打“亲情牌”,指出胡某为自然身亡,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兄弟俩行事风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都想老人长命百岁。胡某有85岁高龄,是兄弟二人接力尽孝的最好证明,如果没有兄弟二人,老人或许早就不在了,兄弟二人均对胡某一片孝心,不存在谁对谁错。
随后调解员以背靠背的方式,分组给当事人进行疏导做工作,让当事人王某甲和王某乙接受胡某遗产分配。首先要打破王某甲认定的传统继承思想观念,用民法典继承篇相关规定做兄长王某甲的工作,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又从分配遗产金额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方面做弟弟王某乙的工作:胡某最近几年年迈,体弱、多病,胡某甲用钱出力较多,并拿出相关病历,希望在遗产分配上有所倾斜。
【调解结果】
经调解:由王某甲将胡某的遗产重新分配王某乙1.5万元, 最终二人均得以释怀,放下积怨,握手言和。
【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遗产纠纷,由于双方当事人的观念认知不同,纠纷现场围观人数较多,当事人情绪激动,各不相让,事态相当严峻,影响大,导致调处困难。本案调解的症结有几点:一是王某甲所谓的“谁送终谁得遗产”的传统风俗观念对吗?二是王某甲和王某乙分割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三是找出财产分配上有所倾斜的依据——病历是关键。调解员通过剖析双方观点上存在误解的地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继承的概念,及其他辅助法律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心结,兄弟俩最终得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