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湖北频道关注黄陂
湖北省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湖北频道对来自黄陂区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聚焦黄陂乡村振兴、学校红色教育以及“双减”提质增效。
省人大代表葛天才:整合农村资源,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木兰花乡‘景区带动型’田园综合体成为黄陂区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最靓名片,与民宿带动型、电商带动型、种养殖带动型四类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成为黄陂打造全省强县工程试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力抓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乡村全面振兴生机勃发。”来自黄陂区的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天才对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颇有感慨。
葛天才介绍,以杜堂村为示范,依托武汉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利用周边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联农带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特色产业等,带动拓展周边8个村组团成片发展,打造了崇杰、八角门村现代观光农业种植区,柏叶、北门村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以及杜堂村共享菜地,集数字现代化智慧农文旅综合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了不断提升。但当前,农村数字化建设仍很薄弱,“三网”融合不够,农村大量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管理功能等未能与数字平台有效结合,导致农业招商引资难、科技推广难、农产品销售难。
葛天才建议,整合农村资源,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政府加大数字乡村建设力度,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完成农村生产资源、社会资源的搜集入库、分类上网,建成一批数字农业基地、数字养殖场、数字景区、数字乡村,形成一个中心、多个应用平台的数字乡村结构体系,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省人大代表孙东林:加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要内容的青少年品德培养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来自黄陂区的省人大代表、湖北信义兄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东林表示。
孙东林介绍,湖北是一片红色沃土,全省有83个县(市、区)为革命老区县,有3000多处红色遗址、遗迹。近年来,中小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红色基因传承在教育实践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红色基因教育传承形式单一。传统的红色理论“灌输式”教育形式过于保守、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红色教育中教师引导力不足。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主要以思政课教师为红色文化教学的主体,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红色教育组织队伍,红色传承教育引导能力明显不足。
孙东林建议,建立健全红色教育体系。编写红色教育课程,健全红色教育师资队伍,打造红色教育活动品牌,解决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中,红色文化应该是研学的主色,营造红色基因传承的良好氛围,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省政协委员刘培:加快推动“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支持,‘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湖北省政协委员刘培表示。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湖北省内各级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举措对美好优质教育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学科课外培训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学生睡眠时间增多,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家庭氛围较以前和谐融洽。
刘培表示,“双减”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风险,比如绝大部分家长仍有“成绩焦虑”,大有“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苗头。同时,“课后服务”涉及的作业辅导、兴趣活动等多项内容,导致教师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质量,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刘培建议,政府部门要及时总结“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积极成效,通过开展“家、校、社”交流推广活动、建立区域教学联盟发展共同体、强化薄弱学校整治、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严肃整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探索实施“教师+高校实习生+志愿者”模式等创新教育改革形式,加快推进湖北省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化解学校的疑虑、家长的观望和学生的迷惘情绪,推动“双减”提质增效。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更安宁、发展更安全、人民更安康。
1月30日,省人大代表,黄陂区前川街道德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佩佩受邀走进长江日报直播间,分享德兴社区发动居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和经验。
省人大代表刘佩佩:“我们”参与扮靓老旧社区
谈到社区环境面貌的改善,刘佩佩的感受是“尊重居民、相信居民、依托居民”。
刘佩佩介绍,德兴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很多配套设施陈旧,社区从居民楼前楼后的环境建设和整治入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从而发动更多居民参与。
社区前期通过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分条列出。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和居民议事协商会议,筛选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10个改造项目。目前筹资建成12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采取以劳代工硬化改造的600余个电动停车位和1万余米的天台便民晾晒绳,并为小区补种绿植2000余平方米及公共设施。
刘佩佩介绍说,他们搭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推行“三长四员”进楼栋,建立议事平台,畅通居民议事渠道。通过网格员入户征求意见、召开民情恳谈会现场议事协商,结合微邻里平台等方法,“线上+线下”搜集居民需求。同时联合物业、业委会充分发挥三方联动功效,开展“小区怎么建,我来提意见”等“我”系列议事协商活动,发动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探讨确定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