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黄陂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支点建设所需、人大职责所能、代表专业所长和基层群众所盼,以“聚焦支点·代表三进”为主题,设立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建设三个专业小组,发挥“专”的优势、提升“专”的质量,引导人大代表聚焦中心发挥作用,让人大代表经济观察点实起来、活起来,让惠民政策、惠企政策用起来、动起来。
凝聚代表力量 为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人大代表作为核心力量,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各街乡、开发区人大引领作用,凝聚五级人大代表力量,为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4月18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区人大“聚焦支点·代表三进”活动部署会,结合行政区划实际,将全区490名五级人大代表精准分解至19个街乡(开发区),有序编组进站,广泛听取社情民意,从中小民企融资难、招工难,到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节问题,再到通村公路维修建议等,实现代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让每一份民意都能被听见,为助力支点建设收集到最真实、最鲜活的基层声音。
各街乡(开发区)人大积极引导代表紧扣活动主题,将“三进三促”与支点建设紧密结合,聚焦发展难题和群众关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协调资源、推动落实。在经济发展领域,代表们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代表们针对社区矛盾纠纷,主动参与调解,推动构建和谐社区环境。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帮助乡村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实现稳收增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代表们在助力支点建设中展现出强大的履职能力,真正实现了作用的全面发挥。
打造履职品牌矩阵 服务支点建设
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区80余个代表接待室站,抓好示范平台建设,支持各街乡(开发区)人大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发挥社会模范、优秀代表、能人达人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履职品牌矩阵,赋能高质量发展,服务支点建设。
省人大代表孙东林利用“信义兄弟代表工作站”,建立政企沟通桥梁,组织20余场政策宣讲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协调解决工业园区水电配套问题,促成3家企业顺利投产,带动就业超200人。该工作站累计受理企业诉求57件,办结率达92%。
省人大代表葛天才以杜堂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深入对接木兰花乡景区经营户需求,推动组建商户联盟。通过政策宣讲会、资源对接会等形式,协调政府补贴、电商培训等资源,帮助200余家农户升级民宿及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引入景区流量共享机制。2024年,联盟商户年均收入突破15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经济增长23%,成为“代表履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全国道德模范、市人大代表刘培通过其创办的孝义兄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赋能履职,发挥社工专业优势,累计开展社区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活动百余场,服务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等各类特殊群体2.7万人次。
前川街德兴社区联络站创新“五微五共”模式,建站以来开展十余场“小区怎么建,我来提意见”等“我”系列议事协商活动,征集居民意见需求20余条,创新提出“邻里便民服务日”制度,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代表站活动的影响下,驻站的社区代表将共同缔造理念扩面到街道其他32个村社区,搭建议事平台45个,走访居民1477户,召开群众议事会105次,收集问题150个,与群众共议解决措施60余条。
创新服务机制 建功支点建设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主单位,区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组织起来,创新“链长+小组+专班”服务机制,成立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业小组,积极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
“能不能适当降低工程规划变更咨询费,减轻一下企业的负担?”“能不能把‘现售’改成‘预售’,加快项目落地速度?”面对因大联科·汉口北创智中心项目负责人卢轶西提出的有关诉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业小组一一记下,整理形成书面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交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限时研究办理。专业小组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达”,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成立企业家代表专班前往江苏苏州、泰州等地实地考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积极依托信创产业园,大力实施靶向招商,不断扩大信创产业链“朋友圈”,提升产业发展生态圈。
今年以来,5个亿元以上项目入驻信创产业园东湖高新·木兰智汇谷园区,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无线通讯等多个产业领域,3个产业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超16亿元,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姚家集街“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点,区人大常委会和美乡村建设小组现场调度,实地调研沿河村、刘湾村、杜堂村村容村貌及村经济体发展情况,联合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破题,合力共谋共建和美乡村示范地。
在长岭街乡村振兴示范带,专业小组邀请区农业农村局到长轩岭街鑫农兴科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指导,要求区农业部门梳理惠农补贴政策清单,通过“上门解读+定制化指导”模式,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政策,打通补贴申报“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作为武汉文旅重点品牌之一,区人大常委会文化旅游建设小组全力推动黄陂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今年的市两会上,黄陂代表团建议将培育木兰湖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纳入武汉市“十五五”文旅规划,在政策引导、资金帮扶、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与木兰湖支持。二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专业小组成员单位木兰花乡景区通过线上平台与游客密切互动,及时解决游客反馈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景区日常运营的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感。三是创新文旅业态。专业小组成员单位木兰草原景区先后打造了以木兰文化为主题的《花木兰·云中战歌》和以《山海经》为蓝本的《山海烬长歌》,吸引游客频频“回头”。据统计,景区游客复游率已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