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建设路径,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黄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有没有成效呢?和记者一起去“验收”看看!
家住前川街南德国际城小区的居民杨巧珍身体一直不好,楼上居民弹钢琴音量过大,导致她经常无法好好休息。为此,她将这个事情反映给社区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接到反映后,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帮她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
前川街德兴社区居民杨巧珍:“我们德兴社区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这个事情我一说,她们就联系物业的一起立马过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这个事情调解解决好了。”
在过去,像这样因为居民之间产生情绪的事情,很多小问题容易酿成大问题,如今,居民通过文明实践站这一平台,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实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也促进了邻里关系。
除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外,德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结合社区实际,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利用社区内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红色大舞台等活动场所,搭建了理论宣讲、文体服务、教育服务、科普服务、体育与健康服务五大功能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党的政策、理论送到居民手中,将文化送到居民家门口。
前川街德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德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佩佩:“我们德兴社区文明实践站结合居民的需求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邻里文化节为主题开展送温暖、送祝福活动。目前已有200余居民加入到义务志愿奉献中来,小区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了,凡人善举、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随处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逐渐成为广大居民信赖的温暖之家。”
德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的一个试点,近年来,我区着力整合市、区、街、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统筹调配、联通共享上下功夫,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有展示、有氛围、有服务、有经费、有成效的“十有”标准,试点建设文明实践所、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平台,共筑群众美好精神家园。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义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核心是实践,所以黄陂在文明实践活动中主抓实践,我们侧重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精神文化需求方面,通过打造“周三有约”、新乡贤、新典型等品牌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理论、新思想送到老百姓家里面,把文化活动送到我们老百姓的家门口, 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已开展了接近上千场。另一个方面的重点是为我们的特殊人群解困帮扶,我们的志愿者通过接收点单,随时可以为特殊人群上门服务。”
与此同时,我区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文明实践项目清单,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点单”、街乡文明实践所“送单”、区文明实践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的模式,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义祥:“今年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大文章,我们区有接近400个文明单位,今年要打造的特色项目要跟过去翻一番,由过去的10个大类的项目和30个小项目发展到接近400个特色项目,一旦这些项目成熟之后,我相信我们的文明实践活动应该开展得有声有色,能够满足群众方方面面的需求,让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真正在2020年生根开花,让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遍黄陂。”
(撰稿人:易新军 骆自伟 刘 亮 陈洁露 责编: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