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中午,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内,孩子们从食堂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盛满饭菜的餐盘准备就餐。尽管天气渐凉,但孩子们手中的饭菜依然温度满满。
气温降低,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学校对饭菜制作时间、开饭时的温度都有严格要求。“我们要求餐食烹制完成时间与学生吃饭时间相隔不得超过30分钟,其间饭菜全程保温,学生拿到饭菜的温度不得低于70℃。”副校长程汉啟介绍,上述标准由食堂工作人员完成、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其间对温度更是会有专门的测温设备测量,整个过程全部有第三方智慧监管平台视频记录。
在前川街第五小学,每天中午有3900余名师生在学校进餐,饭食的新鲜可口安全是关键。从食材购入到孩子们进餐,全程都受到多方监管。以8日为例,清晨6时,当日采购的新鲜黄瓜、香干、生肉等食材就会在学校、食堂负责人、蔬菜供应商三方的监督下检查新鲜程度并称量,随后在学校与智慧监管平台的监督下,食堂工作人员根据食材的不同在相应的区域内完成前期洗切准备工作,最后烹制并取样。“在我们的取样留存柜上都是两把锁,只有在学校和食堂工作人员都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程汉啟说,目的就是确保孩子们吃饱吃好。
“整个过程一旦出现诸如口罩未按标准佩戴等情况,学校和智慧监管平台都会及时提醒,食堂工作人员将按照规定立刻改正。”食堂负责人刘依云说,孩子们在进食后,老师们会收集家长与学生对饭食的意见和建议,并与食堂沟通,以便更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吃了香喷喷的饭菜,让我们学习更有劲。”六(3)班学生李中灏笑着说。目前,在多方监管的运营机制下,学校食堂被评为A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