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5:30,天还没亮,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的食堂已经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对刚刚送到的食材进行检验。新改扩建学校食堂、规范食品安全管理流程、科学制定菜谱……近年来,黄陂区不断加大中小学校园食堂建设管理工作力度,守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在盘龙二中,配送到校的蔬菜,工作人员都会从色泽、形态、新鲜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每一袋肉也要先从外观检查有无异常,再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判断是否有异味。在完成了初步的目视检查之后,工作人员接下来还会按照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核验相关食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重要信息。每一项信息,都会仔细比对,并逐一登记保存,随后对食材进行称重,与订单进行核对,确保食材的数量准确无误。学校还定期召开膳食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例行工作会,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来了解学校餐饮工作。
上午9:00,黄陂区实验小学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择菜、洗菜、浸泡、切片,每一个步骤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当天,学校食堂提供两荤一素,有老鸭焖藕、菌菇大蒜炒肉、蔬菜、薯条等菜品。为了给孩子们制定科学、营养、美味的膳食清单,每周末,学校专聘的营养师会和教师一起讨论出菜谱初稿,再由学校膳食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小组讨论后确定,并提前告知全校师生。
该区幼儿园也对食谱制定尤为重视。每周四下午,黄陂区直属机关幼儿园由副园长、保健医生、后勤工作人员和厨师组成的膳食小组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制定下一周食谱。黄陂区直属机关幼儿园保健医生介绍,幼儿园参考《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来进行食谱制定。“当食物出锅以后,我们会根据孩子今日的出勤率对食物进行称重,确保满足每个孩子成长阶段发育的营养需求。”
中午12:00,记者在黄陂二中看到,下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有序走向食堂就餐,能容纳1400人进餐的食堂大门被打开。今年下半年,黄陂区投入近228.1万元对黄陂二中食堂进行专项改造,让食堂容纳学生就餐人数从原来的600人增加到现在的1400人,还将老旧的墙面、门窗、灯具、桌椅等进行维修更换,升级餐盘、厨具等与学生饮食相关的设施设备,全面改善师生的用餐环境。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学校还对菜品种类进行了提档升级。午餐时间,该校食堂提供的餐食品种达到了十多种。
午餐过后,黄陂区前川一幼的保育教师正在认真地清洗着幼儿使用过的餐盘,随后,所有餐具被统一送到消毒间,由专门人员放入消毒柜进行消杀。前川一幼共有15个班,每个班级都单独配备了餐具消毒柜。每次消毒时都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员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每一个班的餐盘餐具都消毒在30分钟以上。小朋友取餐具到开餐的时间,中间不超过20分钟。
近3年,黄陂区不断加大全区中小学校园食堂建设管理工作力度,先后投入2427.95万元对前川六小、李集中学、王家河中学等30所学校新改扩建学校食堂,投入1115.07万元建设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全区中小学食堂24小时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筑牢全体中小学食堂监督体系。同时,该区还聚焦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学生餐费管理使用、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经营管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回应师生及家长诉求等五个重点内容,组建专项督导组对全区学校、幼儿园进行全覆盖式检查。此外,该区还举办食堂财务人员专题培训,宣讲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管理要点、开设食堂银行专户、开展区级专项审计,让膳食经费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为学校食堂的良好运营和师生的饮食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文图 通讯员皮教发)